4.舊鐵道橋墩遺址
建成於劉銘傳之手的縱貫鐵路,左右了湖口地方經濟脈動。當鐵道經由老湖口時,老湖口是湖口鄉的政治商業與文教中心;但鐵道北移至新湖口後,老湖口便沒落了。舊鐵道經過湖口老街,在本村轄區內,跨過紅毛港溪上游的糞箕窩溪,目前橋墩遺址的保存尚稱完整,未來應可展開調查研究後,規畫文化環境改造計畫,配合老月台所在之火車公園,成為湖口的主題遊憩景點。
5.八角樓
窩口這紅樓建於民國初年(約與湖口老街同期),為四面八拱的兩層紅磚樓房,屬於大正樣式建築,館舍定期會舉辦各類文化導覽活動與講座,以及展示客家宗族文化的空間。
6.大湖口車站公園
鐵路設計之初,一般稱車站為「火車站房」。當時的「大湖口火車站房」,每天有六班車往返於基隆與新竹之間,平均每天載客量為四百人,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,要花錢坐火車,仍是不容易的事。等到風氣漸開之後,乘坐火車的人數逐漸增加,車站附近便開始聚集了一定數量的人潮,人進人 出,好不熱鬧。直到日據時代,人們口中的「湖口驛」,已帶來了不少行人旅客,不但營運開始步入軌道,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多樣。因著人潮的聚攏,有些商販特地來此做生意,買賣十分盛行。此時的「湖口驛」附近的周邊區域,除了具有交通方便的好處之外,行人的來往,也提供不少商人做生意的好機會。
7.客家桐花節
客家桐花節的創意是汲取客家民眾勤誠樸實的生活型態、融入臺灣本土在地的養分後,孕育出的美麗智慧。每年的「客家桐花祭」,行政院客委會除了邀請民眾賞花、遊客庄之外,一直傳承著祭拜山神的隆重儀式。
8.義民節
義民節活動是台灣客家人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盛典,也是寶島目前保存較完整的民俗祭典之一,每逢此時,來自全省的客家鄉親總將義民廟擠得水泄不通,而放水燈、賽神豬及羊角競長等祭祀活動,更將活動烘托得熱鬧非凡。
9.湖口水芋節
包括水芋產業文化暨農產品展售活動及精彩表演,展現湖口的地方特色產業與在地文化魅力。
10.聖誕龍報佳音
由社區居民共同營造聖誕樹和天主堂擺設,並將老街特有的宗教風情中西合併,運用代表東方的龍向西方的天主耶穌祝賀,居民們還化裝成聖誕老人向老街居民和湖口全鄉鄉民報佳音,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天主的祝福與喜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