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地出在大湖口,金獅朝北斗,長崗來做案,波羅把水口:誰人做得到,黃金萬萬斗,上述古諺描述了本鄉地形,本鄉位置在新竹縣北部,東南、北端及西北分別與桃園縣與楊梅市及新屋鄉接壤為界,西鄰新豐鄉,南面除南西一部份與竹北市相接外,一帶丘陵與新埔鎮毗連;鄉域地形如一不等邊三角形,東南及南方有北窩、羊喜窩、糞箕窩、波羅汶山等諸山丘羅列為本鄉之屏障,地勢高亢乾燥,地質多為礫石紅土,酸性強,土質硬而貧瘠,加上轄內並無大溪河流供農田灌溉,先天條件不良,農耕收成不佳。山麓有老湖口街區,昔時鐵路車站在此,為上北下南出入門戶,亦曾繁榮一時。北東有丘陵曰長崗嶺,係自楊梅綿延至本鄉而止。本鄉地高乾燥,地勢向西北漸次傾斜。
本鄉原為標準農業鄉,自民國六十四年開發新竹工業區,第一期工程(西區)民國六十六年開發完成,面積佔地二二五公頃。第二期工程(東區)於民國六十九年開始至民國七十二年八月開發完成,面積佔地二五七公頃,合計四八三公頃。商店遍及全鄉。經濟結構為農、工、商並重,均衡發展。
本鄉位居南北交通要衝,縱貫鐵路的貫穿,高速公路交流道的設置,省道台一線南北大動脈串連本鄉商旅,新湖口對外有八條成輻射狀交通網路,以及第一、二業區的開發,使得本鄉逐漸成為北部重要工商業重鎮。瞻望湖口未來遠景,燦爛可期。
1.鐵路
貫穿臺灣南北的縱貫鐵路,長久以來左右著本鄉的區域發展,有火 車站進駐的村落,土地利用往往較為密集,趨於繁榮,遠離火車站的荒僻鄉間,人口密度就不若車站區來的高:本鄉自清朝光緒十九年(1893)即設有大湖口站,復於民國十八年改道通過新湖口地區,即現今湖口火車站,每日上、下行各車種達百班次,提供快捷便利通勤商旅之需,街區也成為政商及人潮活動重心。一O一年十月新增北湖站 ,於東興村中國科技大學前 ,帶動本鄉北區之發展。
2.中山高速公路
中山高速公路自民國六十年八月十四日起興築,於六十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全線完工通車。經過本鄉的路段工程用地依次為北窩、羊喜窩、波羅汶、長崗嶺、崩坡下、湖口、番子湖、鳳山崎、興安、糞箕窩等地段,面積共計10.875公頃,總長度14.18公里。中山高在85公里處設有湖口交流道,於民國七十二年月三十日完工通車。另鄉境內並建有南下湖口服務區六十八年十月一日完成,面積54880平方公尺,北上服務區七十年十一月一日設立,面積53460平方公尺,為南來北往車輛,旅客提供休憩服務。
3.臺一省道
縱貫台灣南北的臺一線省道,北自本鄉長安村,經長嶺、湖口、湖鏡、湖南、波羅等村,南接新豐鄉,路面寬二十四公尺,為四線快車道,清朝年問的舊官路與現在的臺一省道或有重疊之處,當時舊官路的地位一如現在的臺一線省道,為竹塹地區與本鄉提供了往返外地的通道。本鄉境內的台一省道,可分別通往新竹市與桃園縣楊梅市。
4.台31線由台66線延伸至台一線段
交通部公路總局興建「省道台31線由台66線延伸至台一線段改善工程」,即沿高鐵橋下往南延伸,起點為台66線,終點為湖口鄉,業於104年9月24日通車,提供湖口鄉親北上高鐵青埔站或桃園國際機場更加便捷。
轄內現有中國科技大學,湖口中學設有高中部及國中部,國中有新湖國中、中正國中。國小有新湖、湖口、信勢、和興、長安、中興、華興等7所。鄉立示範幼兒園一所、鄉立幼兒園及德盛、湖口二分班,各校校長及教職員均熱心教導,每年之升學率極佳,球類比賽及才藝都有傑出表現。
1. 現有衛生所一處,設備完善,對全民之健康維護受益匪淺,另由地方熱心人士組成衛生促進會擔負轄內救護工作。
2. 另湖口市區醫療網路眾多,有設備先進的地區教學「仁慈醫院」一所,乃醫院、診所遍佈,鄉民就醫尚稱方便。
1. 水稻面積有1924.72公頃,部份配合政策休耕,實作面積1300公頃,茶園面積有278.35公頃。
2. 農牧原以養豬為大宗,養豬戶在豬價不振及加入WTO預期心理下,在政府輔導或不堪虧損下紛紛結束養殖,只剩少數在苦撐。
3. 另外養牛、養雞業、養殖淡水魚業亦走向企業化經營中。
本鄉有名揚遐邇的歷史傳統建築-湖口老街,位於台一線旁湖鏡村內,約在民國3年始建並保存完整老建築群,立面屬巴洛克式,歐式風格本土建材,石版街道,典雅中顯露一份思古幽情。
街頭有座縣定古蹟-湖口三元宮,建築雖非堂皇,古樸自然有江南建築之美,與老街相互輝映成為湖口鄉發展史上的特殊風采。
本鄉近年來承蒙歷任縣長及縣府各級長官的關懷與鼎力支持,以及鄉代會全力支持配合指導鄉長施政,加上歷任鄉長努力經營,使得本鄉各項建設得以順利推展,然而後續建設尚待縣長及縣府各級長官、民意代表與本所同仁群策群力在現有基礎上加倍努力,盡心規劃,冀使本鄉未來的發展能夠盡善盡美,鄉民均享受最完善的硬體建設,進而提升鄉民生活品質。